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

再談建黨偉業

居然有朋友懷疑我不能以<建黨偉業>寫一年的Blog文,為了証明,決定安哥。

這部電影好不好看實在難以介定,影評人石琪就說他看得津津有味。可以這樣說,對那段歷史有點認識的人,都會看得有味,姑勿論當中的真實程度。有那樣的資源可以重現那個時代,又怎能不看看呢?
我在面書曾提過,看到五四那段時,忍不住流淚。真的,我還從未在銀幕上看過任何有關五四運動的故事,中學教科書上呆板的章節,於眼前上演,心情真的很激動,尤其當中有一段,一個女學生高舉「寃」字的布幅,警察著她伸寃去檢察廳,她說︰「寃情太深,檢察廳接不了我的狀子。」那情境是多麼的熟悉!新舊、虛實的場景交疊,真是百感交集啊!

五四運動是共產主義的助產士,但共產主義不是五四運動唯一的孩子。
電影可分成三個段落︰辛亥失敗、五四運動、中共建黨。五四運動一段,是以蔡元培延請陳獨秀等人到北大任教為開端,這向來被視為五四史中象徵性的一節。
就是蔡元培那莫大的胸懷,既能接受激進洋化如陳獨秀、胡適者(此二人間亦是南轅北轍),又能包容守舊頑固如辜鴻銘者,令北京大學成為當時的學術聖地,五四運動的中心。以後中國人若提學術自由,必言蔡元培。
值得一提是,任命蔡元培為北大校長的,是北洋政府。
今天,我們對民國時代很多美好的回憶(多是對現狀不滿的反彈),如新聞獨立、學術自由等等,都不是國民黨之功,而是在我們印象中腐敗不堪的北洋政府治下發生的。
這些前清官兵出身的軍閥,知道自己所學的四書五經已不能適應時代,自己拿不出新主義,倒也不敢對那些有「主義」的人太過份。反而後來那兩個有主義的政權,他們以主義凝聚了人心,成功奪權,便接受不了別人的主義,思想多元,反而不如北洋治下了。

反觀今日,我們的環境好得多了。奧運盛會、火箭升空,沒有軍閥割據,沒有列強環伺;不過亦再沒有蔡元培、陳獨秀、胡適,甚至連辜鴻銘那樣旗幟鮮明的老頑固也沒有了!
若果問還有什麼的話,也許,就剩下,遊行的自由,以及還願意遊行的人。
說到這裡,你也應該明白了吧?
今天是七月一日,香港人,都應該明白。